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正教大教堂,位于莫斯科河左岸,离克里姆林宫不远。它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一座活跃的大教堂,也是首都的主要景点之一。
历史背景
建造这座大教堂的想法产生于俄罗斯在 1812 年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。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下令修建这座大教堂,以表达对 “拯救俄罗斯的天意 ”的感激之情。最初,根据建筑师卡罗-罗西(Carlo Rossi)的计划,大教堂计划建在麻雀山上。然而,该项目被认为过于复杂和昂贵,到 19 世纪 30 年代中期,这一构想被完全重新设计。
1839 年,新教堂在被拆除的阿列克谢耶夫斯基修道院原址上落成。该项目由建筑师康斯坦丁-托恩(Konstantin Ton)设计,他设计了一座俄罗斯风格的纪念碑式建筑,并融入了拜占庭建筑的元素。工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,于 1883 年竣工,赶上了亚历山大三世加冕典礼。这座神庙成为帝国东正教的象征之一,可容纳多达 1 万人,并被用于最重要的教会和国家庆典。
1931 年,在积极开展反宗教运动的年代,苏维埃政府决定摧毁神庙建筑。原计划在此修建一座宏伟的苏维埃宫殿--一座 400 多米高的行政大楼。然而,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: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,建筑工程停止了,后来该遗址变成了 “莫斯科”室外游泳池。
20 世纪 90 年代,人们决定修复这座寺庙。重建工作是在私人捐款和国家支持下进行的。工程于 1994 年开始,并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完工--到 2000 年,神庙几乎按原样重建,并举行了祝圣仪式。

建筑风格
神庙的设计采用俄罗斯-拜占庭风格。它连同十字架的高度为 103.5 米。中央穹顶由四个小穹顶环绕,外墙装饰有浮雕,内部装饰有根据保存的档案资料重新制作的绘画和圣像柱。神庙特别注重装饰--使用了大理石、镀金、马赛克和石雕。
在神庙的下部,有一个纪念主变容的侧祭坛,也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。建筑群内有一座博物馆,在上层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莫斯科市中心的全景。
现代意义
如今,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生活的主要中心之一。莫斯科和全俄罗斯牧首在这里举行最重要的神圣仪式,国家和公共活动也在这里举行。大教堂向游客和朝圣者开放。
实用信息
地址:15 Volkhonka St. Moscow市
地铁:Kropotkinskaya 站(步行约 5 分钟)。
开放时间:每天 10:00 至 17:00
门票:免费(可付费游览和参观观景台)